![]() ![]() |
专访奥斯卡最佳提名动画《失常》导演 观众笑声让我满血复活 |
作者: 文章来源:时光网 点击数 158 更新时间:2016/3/5 22:52:38 文章录入:cnaci01 |
|
查理·考夫曼绝对是美国电影圈中一个特别的存在。他的编剧作品包括《傀儡人生》、《改编剧本》、《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等,《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更为他赢得一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2008年,考夫曼首执导筒的《纽约提喻法》直接入围了第6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15年,再次做导演的考夫曼首度挑战动画,执导R级定格动画《失常》。影片于同年赢取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并获得第88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虽然最终惜败《头脑特工队》未获小金人,但依然被视作一部优秀的、适合成年人观看的动画作品。
与考夫曼以往的作品类似,《失常》的主人公也是一个中年男子。身为鸡汤演说家兼励志畅销书作者的迈克尔·斯通(大卫·休里斯 配音)去往美国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出差时,邂逅了一位年轻的女性丽萨(詹妮弗·杰森·李 配音)。影片使用定格动画技术制作,整部作品营造了一个真实可信的世界,而主人公遇到每一个人都如此相似,这让他开始自省,也让他想要逃离日复一日的相同生活。而斯通在旅途中认识的年轻女人似乎成为他下定决心的最后一枚砝码。
此前时光网记者在洛杉矶专访了查理·考夫曼与影片的联合导演杜克·强森,并与他们谈论了影片的概念来源以及制作过程,而考夫曼也诚实表达了他在创作时所面对的困难。
Mtime:你之前讲过是如何将《失常》从一出舞台剧变为动画电影的,你最初是如何想到做一部探索人们面对重复且相似的生活的作品?
查理·考夫曼:灵感一方面来自于我对于人们在沟通交流时所面临的困难的思考;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我做广播剧的实践:我只有三个演员,却希望让他们其中的一个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你知道有一种病症叫做“人身变换症”,患有这种精神病症的人认为世界上的其他人其实都是由一个人扮演的。
当然我不是说迈克尔(《失常》的主人公)真的有这种病,但是在隐喻的意义上,我觉得这种病症十分有趣,特别是在听觉上。我让拥有强大声音演绎能力的汤姆·诺南为影片中除了迈克尔·斯通与丽萨之外的所有角色配音。
Mtime:杜克,对你来说这个概念意味着什么?作为导演与动画师,你负责将这种设定变为可见的“现实”。
《失常》预告片杜克·强森:这就像这部电影的一个想象。在广播剧中,发挥作用的是演员的声音,但在电影中我们需要找出让其可视化的办法。关于如何实现这一概念,我们讨论了很多,确定我们是否希望这点设定变得很明显。
我们认为以定格动画的形式呈现这部影片非常合适,因为就片中的角色模型来说,他们都非常近似。我想这就是我们想要它呈现的方式。当然这点设定不是那么明显,你不会在电影以开场就意识到角色的脸长得都差不多。但他们会多次出现在你的视线中,我觉得这点很有趣。
查理·考夫曼:配音这部分也很有趣。
杜克·强森:对,配音的部分,我很欣慰这部分的呈现方式。至于影片的概念,“人身变换症”,在剧本中有更清晰明确的表达。
Mtime:这样看来,似乎是人员的限制问题让你想到了让配角们都变成“一个人”。
《失常》剧照查理·考夫曼:我对于这个概念的考虑是此前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但是如果要将其变得可视化,它也要变成其他事物。所以,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抛弃了许多东西,我们从概念的角度出发,考虑变成动画后,什么会令人觉得有趣。当然,我们的预算十分有限。但这并不是什么阻碍。我想我们已经用现有的资金做出了很棒的作品,但过程也的确很艰难。
Mtime:你十年前就开始做《失常》的广播剧,所以这部作品是与《纽约提喻法》同时进行的项目吗?
查理·考夫曼:我在写《纽约提喻法》剧本的同时也在写《失常》的剧本。我在做《纽约提喻法》的时候,想休息一阵子,于是就做了一个《失常》的广播剧版。卡特(《失常》原创配乐卡特·布尔维尔)给我提供了一起做剧场版《失常》的机会,我也答应了。《纽约提喻法》大概是2007年开拍的。
Mtime:同时构想这些作品容易吗?毕竟这两部作品都十分复杂精巧。
查理·考夫曼:写《纽约提喻法》的时候,能够从那个剧本中离开一阵子,想想其他事情,真的是一种享受。因为我当时真的是想法枯竭,写作遇到了瓶颈。所以能够完成一个受到欢迎的舞台剧作然后重新开始写作,整个人都感觉重生了。我感到充满能量,很有自信。
在此之前的一年半里,我都是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写写写。但是现在我写的东西被搬上舞台后,却赢得了观众的笑声。我简直是满血复活,接着创作。在剧本创作上,这两部作品似乎是同步进行的,只是《失常》拍得晚一点。也许在拍《失常》的时候,我脑子里还有其他想法,但是我还没有找到它。 |